欢迎来到彩之灵心理咨询

咨询电话:158 8447 1913

微信客服:czlxlzx

(咨询时间: 9:00 - 22:00)

【社科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学理论话语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1-03-01      阅读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带来新课题。立足于我国当下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心理学角度回应、研究社会变革和社会变迁带来的当代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巨大变化,总结提炼中国特色心理学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仅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现实助力,而且是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发展变迁给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跨学科研究对于推进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研究带来了哪些影响?应如何推进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围绕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在他看来,急剧社会变迁下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变化和新现象,响应现实的需要和回应实践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本土独特性和全球启发性,而且有可能注入现存任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都不具备的活力,从根本上对学科进行创新。应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世界进行对话的学术发展之路,即面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研究心理学,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使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研究应直面社会转型期心理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近年来,我国社会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社会发展变迁为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研究样本。转型期心理研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您看来,社会发展变化给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俞国良:建设中国风格的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自己面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中来。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现实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转型期心理现象的本质。

  首先,能够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四十年社会变迁,其中动态、流变和丰富多彩的事实,能够为其知识建构提供足够丰富、特殊、具体的现象资源,从而成为其当前研究的“实验靶场”。重要的是,研究者要有民族立场、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导向,有面向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实践的问题意识,以及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深切关怀。因为,日渐累积的文化自觉性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有可能在社会转型期得以显现。

  其次,可以借助时间滞后研究富有中国特色的现象与问题,提高学科的话语权。在社会变迁方面,发生的某种社会现象要等到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进入研究者视野进行较清晰的研究。这样就能重点关注中国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不同于国际(例如欧洲)和中国港台地区的特点,在坚守民族立场和民族利益,关注现实和直面问题的同时,坚持创新求真、承先启后,力争在第一时间获取关注度和发言权。

  再次,扩大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以转型期中华文化为背景,整理并吸收优秀的文化传统,研究社会文化变迁中我们自身面对的心理与行为的现象和问题。对此的把握,若秉持西方理论,则总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也很难一语破的。因此,须以中国文化理解中国现象,这是对研究者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与西方文化背景的相区别性,这种主要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也会作为“文化视角”的内核,为全球心理学作出重要贡献。

  最后,转型期心理现象的独特性是创新与特色化的基础,能激发学科的旺盛生命力。急剧社会变迁下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变化和新现象,响应现实的需要和回应实践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本土独特性和全球启发性,而且有可能注入现存任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都不具备的活力,从根本上对学科进行创新。并且,有理由成为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如何发展”的典型学科代表,使其成为中国特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建构跨学科交叉融合式研究新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网: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得进展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深度融合。推进心理学研究既需要自然科学性质的实验方法,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当前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俞国良:在人类科学知识体系中,心理学起着整合多种学科知识的枢纽作用,被称为枢纽科学(hub science)。它一方面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输送给社会科学。其发展趋势除“神经革命”、应用革命外,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社会现实的密切关注是其呈现鲜明活力的显著特征。以中国社会实际为基点,遵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既研究群体心理现象,也研究个体心理发展;既重视实验、实证研究,也重视经验描述、定性分析,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把新学科、新方法、新理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应是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二是对严谨科学方法的追求是其现在和将来不变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三个方面,尤其是釆用实验法来研究与当时社会现象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时,新兴技术在脑科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上的努力会继续纵深,“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代表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是将以“人”为研究对象统整各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兼具应用研究的属性,这决定了它们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会越来越重视构建以人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以人的发展为研究核心,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坚定地站在解决问题的立场上,不断强化不同学科研究范式的有机结合,建构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式研究的新范式。

  发展解释中国人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模式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立足于中国样本、根植于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标识性概念和理论是我国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于如何推进心理学“三大体系”建设。您有何建议?

  俞国良:目前,我们理应迎头赶上,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世界进行对话的学术发展之路。即验证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中特有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学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等,其基本途径是学习、选择、本土化。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即面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研究心理学,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使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具体包括:“三大体系”建设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为历史背景;以中华民族文化圈的影响为潜在变量;以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类心理发展规律为基本任务;以社会现实为主要服务方向。还要求我们,选择中国人熟悉的概念、术语,寻找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测量工具,发展解释中国人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模式理论,以此来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知识体系。

  对此,提出五条具体建议:第一,以本土化推动国际化。国际化(虚心学习西方)是本土化的前提,本土化是真正国际化(以自己的方式为全球社会心理学作贡献)的保证。第二,面向社会现实进行研究,融理论与应用于一体。第三,立足跨文化比较,着力建构核心理论。第四,重视学科建设,建立学术共同体。第五,加强平等式甚或主导式的国际合作。一言以蔽之,化解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困局,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社会现实,建立健全中国心理学核心理论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及国际合作,以本土化推进国际化,最终实现中国心理学可持续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zlxl@czlxl.cn

新人注册专享价值100元代金券

注册后联系客服领取!

立即注册